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要闻 >正文

2024年07月07日快讯 存量理财压降或提速 中小银行加速向代销转型

摘要 2024年07月07日转载:同花顺   据中国经营报,近来,未成立理财公司的商业银行对存量理财规模压降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理财业务人士表...

2024年07月07日转载:同花顺

  据中国经营报,近来,未成立理财公司的商业银行对存量理财规模压降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理财业务人士表示,去年以来未获批成立理财公司的金融机构对存量理财业务清理节奏放缓,截至6月末仍有将近7万亿元理财规模待压降;本轮监管落地将加速存量规模的缩减进度,中小银行也在加快压降后布局理财业务转型,强化理财代销的特色优势建设。

  自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国内已有32家理财公司陆续获批筹建,包括国有大行6家、股份行12家、城商行8家、农商行1家、合资行5家,其中于2023年年底获批的浙银理财尚未开业。2023年以来,理财公司牌照发放节奏开始大幅放缓。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理财公司大规模集中设立的阶段已经结束,目前处于常态化设立阶段,金融监管部门按照“成熟一家,批准一家”原则发放理财公司牌照。

  从存续理财规模来看,未获批理财公司牌照的商业银行理财规模仍将近4万亿元。中泰证券(600918)也在最新研报中指出,根据普益标准统计,截至2024年5月末,全市场理财规模298万亿元,理财公司理财规模227万亿元,非理财公司理财规模为71万亿元。中泰证券分析认为,本次监管指导若较快落地执行,则非理财公司理财规模在下半年将开启加速压降,预计2024年年末非理财公司理财规模或将压降至3万亿元左右。

  随着存量理财规模压降提速,中小银行在理财业务调整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

  在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徐雯超看来,未设立理财公司理财的主要是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这些中小金融机构往往管理规模较小,产品体系单一,投研能力以及风控能力较弱,业务和客户来源聚焦本地为主,特别是一些弱资质地区的中小金融机构面临资本薄弱、经营风险上升等问题。

  “未来在存量产品压降过程中,未到期的产品需要回表,可能会需要计提额外的拨备,直接影响这些银行盈利的资本充足水平。此外,它们的投资策略相对比较下沉,许多投向弱资质的城投债、非标资产等。未来若大型金融机构不愿意承接这部分资产,可能进一步加剧对应标的公司的资产质量风险。”徐雯超表示。

  存量压缩或完全退出后,中小银行理财业务如何转型承接也成为当前不少金融机构面临的首要难题。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艾亚文指出,未设立理财公司的银行不能新增理财业务,意味着存量规模锁定,客户群也以老客户居多,银行会偏向更加保守和谨慎的投资策略,专注于现有资产的管理,确保风险可控;在理财业务上将不得不转型,从自营理财转向代销服务,同时在产品规模上进行有序收缩。

  近年来,中小银行纷纷加快了理财代销的业务转型。据开源证券研报,“纯代销”转型路上,中小银行具下沉优势,已有不少中小银行转型为“纯代销”。截至2023年年末,代销理财公司产品的银行共491家,数量明显高于保有存续理财产品的银行(258家)。

  开源证券在研报中也强调,后续若全面清零,意味着258家未设立理财公司的银行或将退出理财发行市场,仅能参与理财代销业务,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这也使得中小银行在理财代销赛道的竞争更加激烈。徐雯超认为,许多中小银行会转型为纯代销理财业务,专注为本地客户进行差异化服务。而同质化竞争的加剧也会使得代销费率持续走低,令中小银行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承压。

  对此,艾亚文表示,中小银行因本地化服务和客户关系,可能在代销理财公司产品时更具优势,尤其是在服务本地客户方面,可以通过提供特色化、定制化的理财产品提升客户体验感,避免直接与大行同质化竞争,丰富自己的代销产品池,优化成本结构,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市场洞察力来破局。

  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也认为,随着同质化竞争的加剧,中小银行需要寻找新的机遇,通过打造特色服务、提升客户体验等,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文章转载自:同花顺 非本站原创 如有问题可与站长联系!!!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