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来之则安之出自哪部著作】“既来之,则安之”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于表达对已发生事情的接受与坦然面对的态度。这句话虽然常见,但其出处却并不为所有人所知。本文将从来源、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既来之,则安之”出自《论语·季氏》篇,是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的对话中的一句话。原意是指既然已经来到这里,就应该安心地待在这里,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一种处世态度:面对现实、顺应自然、安于现状。
该句在后世被广泛引用,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也在日常生活中被用来劝慰他人或自我调节情绪。它强调的是对不可改变之事的接受与内心的平和。
二、信息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既来之,则安之 |
| 出处 | 《论语·季氏》 |
| 原文 |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
| 作者 | 孔子(记录于《论语》) |
| 含义 | 表示既然已经来到,就应安心地接受并面对现实 |
| 用法 | 多用于劝慰他人或自我安慰,表达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 |
| 儒家思想体现 | 强调修身、养德、安于现状、顺应天命 |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生活、工作、心理调节等场景 |
三、结语
“既来之,则安之”虽出自两千多年前的经典,但其内涵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在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时,应当保持冷静与理智,学会接受与适应,从而达到内心的安宁与生活的和谐。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一智慧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