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志愿定向是啥意思】在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是每个考生和家长都非常关注的环节。而“填志愿定向”这个词,可能对一些人来说有些陌生。那么,“填志愿定向”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本文将从定义、特点、适用人群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什么是“填志愿定向”?
“填志愿定向”是指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考生根据国家或地方政策,选择某一特定方向或专业,并承诺毕业后到指定单位或地区工作的一种志愿填报方式。这种志愿通常与国家或地方的特殊培养计划有关,比如定向师范生、定向医学生、定向军校生等。
这类志愿的特点是:录取后需签订协议,毕业后必须按照协议规定到指定单位或地区就业,否则可能面临违约处罚。
二、常见类型有哪些?
| 类型 | 说明 | 示例 |
| 定向师范生 | 高校为农村地区培养教师,毕业后需回原籍任教 | 国家免费师范生 |
| 定向医学生 | 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医生,毕业后需到指定医院工作 | 免费医学定向生 |
| 定向军校生 | 报考军校并被录取后,需服从部队分配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 |
| 定向公安类 | 考入公安类院校后,需到公安机关工作 |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等 |
三、为什么会有“定向志愿”?
1. 缓解人才短缺问题:如偏远地区师资、医疗资源不足,通过定向招生可以定向输送人才。
2. 保障就业去向:考生可提前明确未来工作单位,减少就业压力。
3. 享受优惠政策:部分定向生可享受学费减免、生活补助等福利。
四、如何填报“定向志愿”?
1. 了解政策: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定向政策可能不同,需提前查阅招生简章。
2. 明确意愿:定向志愿一旦填报成功,需认真考虑是否愿意毕业后按协议就业。
3. 注意分数线:部分定向志愿的录取分数线可能低于普通志愿,但需结合自身情况判断。
五、注意事项
- 定向志愿一般只在本科批次中设置,且数量有限。
- 填报前需与学校或相关部门沟通,确认具体要求和协议内容。
- 若不打算从事定向岗位,建议谨慎填报,避免后续违约风险。
总结
“填志愿定向”是一种特殊的志愿填报方式,主要面向有明确职业规划或希望获得稳定就业机会的学生。它既能帮助国家解决基层人才短缺问题,也能为考生提供更稳定的就业保障。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约束,因此在填报前需充分了解相关政策和自身意愿。
| 项目 | 内容 |
| 定义 | 指考生填报志愿时选择特定方向,并承诺毕业后到指定单位或地区工作 |
| 特点 | 需签协议、就业有保障、可能享优惠 |
| 类型 | 师范、医学、公安、军校等 |
| 注意事项 | 明确政策、慎重选择、了解协议内容 |
如果你正在准备填报志愿,不妨多了解一下“定向志愿”的相关信息,结合自身兴趣和未来规划做出合理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