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内驱力】奥苏伯尔(David P. Ausubel)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在学习理论中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概念,并对学习动机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将学习动机的内驱力分为三种类型: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这三种内驱力在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共同影响个体的学习行为。
以下是对奥苏伯尔学习动机内驱力的总结:
一、学习动机内驱力概述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来源于个体内部的需要和欲望。根据他的理论,学习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构成:
1. 认知内驱力:源于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和求知欲。
2. 自我提高内驱力:源自于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身能力或社会地位。
3. 附属内驱力:来自对他人认可、表扬或归属感的渴望。
这些内驱力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
二、学习动机内驱力对比表
内驱力类型 | 定义 | 特点 | 对学习的影响 |
认知内驱力 | 对知识本身的好奇与探索欲望 | 自发性、持久性、内在驱动 | 促进深度理解和长期记忆 |
自我提高内驱力 | 通过学习提升自我价值或社会地位 | 外部激励为主,带有竞争性 | 推动学生追求成就与成功 |
附属内驱力 | 为了获得他人认可或归属感而学习 | 受外部评价影响较大 | 易受环境变化影响,稳定性较低 |
三、总结
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内驱力理论强调了学习行为背后的多种心理因素。其中,认知内驱力是最为重要且最稳定的动力来源,它推动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自我提高内驱力则更多地受到外部评价和竞争环境的影响;而附属内驱力则与人际关系和社会认同密切相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不同内驱力,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持续动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内在求知欲,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关键所在。
注:本文内容基于奥苏伯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整理而成,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其学习动机理论的核心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