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枘怎么读】“枘”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很多人在阅读或书写时会遇到不认识的情况。本文将对“枘”字进行详细解析,包括其读音、含义、用法及相关词语,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汉字。
一、
“枘”字拼音为 ruì,声调是第四声。它是一个形声字,由“木”和“夬”组成,本义指榫头,即木工中用于连接两个构件的凸起部分。在现代汉语中,“枘”字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常与“凿”搭配使用,如“枘凿”一词,表示事物之间不相容或格格不入。
此外,“枘”也用于一些成语或固定搭配中,如“方枘圆凿”,用来比喻人或事物之间不协调、不合拍。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汉字 | 枘 |
拼音 | ruì |
声调 | 第四声(去声) |
部首 | 木 |
结构 | 左形右声(形声字) |
本义 | 榫头,木工中连接构件的部分 |
引申义 | 比喻事物之间的不协调、不合拍 |
常见词语 | 方枘圆凿、枘凿 |
使用场景 | 文学、古文、书面语中出现较多 |
是否常用 | 较为生僻,日常使用较少 |
三、拓展知识
“方枘圆凿”出自《楚辞·离骚》,原意是指方形的榫头无法放入圆形的孔中,引申为事物之间不相容、不匹配。这一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观点或行为方式与环境或他人不合。
在现代汉语中,虽然“枘”字不常出现在口语中,但在一些正式或文学性的场合中仍有一定使用价值,尤其在写作或学术研究中,掌握这类字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
四、结语
“枘”字虽不常见,但其含义明确,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语言价值。了解它的读音、含义和用法,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也能在特定语境下准确表达思想。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