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松》(清)陆惠心,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原文: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处,独抱孤心守岁年。
一、
这首题为《咏松》的古诗,是清代诗人陆惠心所作。全诗通过描绘松树与瘦石、寒梅为邻的意象,展现了松树四季常青、挺拔不屈的品格。诗中“亭亭不改四时春”一句,强调了松树在寒冬中依然保持生机,象征着坚韧与恒久。后两句“须知傲雪凌霜处,独抱孤心守岁年”,则进一步深化了松树在恶劣环境中坚守本心、不惧风霜的精神风貌。整首诗以物喻人,借松抒怀,表达了诗人对坚贞不屈人格的赞美。
二、诗歌分析表
诗句 | 字面意思 | 深层寓意 | 艺术手法 |
瘦石寒梅共结邻 | 松树与瘦石、寒梅为伴 | 表现松树在艰苦环境中仍能与高洁之物为伍 | 拟人化、对比 |
亭亭不改四时春 | 松树四季常青,不改其色 | 赞美松树坚韧不屈、四季如一的品质 | 比喻、象征 |
须知傲雪凌霜处 | 在严冬雪霜之中 | 强调松树面对困难时的坚强意志 | 对比、夸张 |
独抱孤心守岁年 | 孤独坚守,度过岁月 | 表达孤独中坚持信念、不随波逐流的精神 | 拟人、象征 |
三、创作背景简述
陆惠心作为清代文人,可能身处动荡或压抑的时代背景之下。他在诗中借松树自喻,表达出一种独立不屈、坚定信念的人格追求。这种借物言志的手法,在古典诗词中十分常见,尤其在描写松、竹、梅等植物时,往往寄托了诗人对高尚情操和理想人格的向往。
四、思想内涵
此诗不仅是一首写景之作,更是一首抒情言志的佳作。它通过松树的形象,传达出一种在逆境中坚守信念、不畏艰难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不仅是古代文人的追求,也具有现实意义,激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内心的坚定与从容。
五、结语
《咏松》虽短,却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与追求,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托物言志”的传统风格。读此诗,不仅能感受到松树的挺拔与坚韧,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那份执着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