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严选问答 >

千载谁堪伯仲间全诗

2025-06-30 12:58:29

问题描述:

千载谁堪伯仲间全诗,真的急需答案,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30 12:58:29

“千载谁堪伯仲间”出自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愤》一诗,原句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也寄托了自己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感慨。

一、诗句背景与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爱国诗人。他一生以恢复中原、收复失地为己任,但始终未能实现理想,晚年更是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多以忧国忧民、壮志难酬为主题,情感深沉,语言凝练。

《书愤》是陆游晚年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此时他已经六十二岁,仍被贬谪在外,心中充满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执着。

二、“千载谁堪伯仲间”的含义解析

“千载”指的是千年之久,形容时间的漫长;“伯仲”原指兄弟之间的排行,引申为并列、相等的意思。“谁堪伯仲间”即“谁能与之相提并论”,表达了对某人成就的高度评价。

在这首诗中,陆游借古讽今,用诸葛亮的忠贞与才华来对比现实中的无能之辈,感叹自己虽有报国之志,却难遇明主,无法施展抱负。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无限敬仰,认为在历史长河中,能够与诸葛亮比肩的人寥寥无几。

三、诗中情感与思想内涵

《书愤》全诗如下: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整首诗情感激昂而悲愤,既有对年轻时豪情壮志的回忆,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痛苦。最后两句则是全诗的高潮,既是对诸葛亮的赞颂,也是对自身处境的叹息。

陆游通过这首诗,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抱负与失落,也反映了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与无能,以及广大爱国志士的共同心声。

四、后世影响与文化意义

“千载谁堪伯仲间”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常被用来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或对人才难得的感慨。它不仅体现了陆游的文学造诣,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在今天,这句诗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应保持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精神;同时也警示我们,真正有担当、有能力的人,往往在历史长河中寥若晨星。

五、结语

“千载谁堪伯仲间”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承载着陆游对理想的追求、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这句诗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