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古诗原文】《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人民苦难的深切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这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一、诗歌原文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
《春望》通过描绘战乱后的长安城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亲人离散的悲痛。诗中“国破山河在”一句,写出了山河依旧但国家破碎的现实;“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烽火连三月”说明战事持续时间之长,“家书抵万金”表现了战争时期信息传递的困难与亲情的珍贵。最后两句描写诗人因忧思而白发稀疏,形象地表现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三、表格对比分析
| 诗句 | 释义 | 情感表达 | 艺术手法 |
| 国破山河在 | 国家虽已破碎,山河依旧存在 |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对比手法 |
| 城春草木深 | 春天的城里草木茂盛,显得荒凉 | 表现战后萧条景象 | 环境描写 |
| 感时花溅泪 | 感叹时局,花也仿佛流泪 | 忧国忧民之情 | 拟人手法 |
| 恨别鸟惊心 | 思念亲人,鸟鸣也令人惊心 | 离别之苦 | 拟人手法 |
| 烽火连三月 | 战火持续三个月未停 | 表现战事频繁 | 直接叙述 |
| 家书抵万金 | 家信极其珍贵 | 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 夸张手法 |
| 白头搔更短 | 头发变白且稀疏 | 表现忧愁与衰老 | 细节描写 |
| 浑欲不胜簪 | 头发太短,无法插簪 | 表现极度忧愁 | 具象描写 |
四、结语
《春望》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更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的佳作。它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思想感情,体现了杜甫“诗史”的风格,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也能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