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无当的词语解释是什么】“大而无当”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或言论虽然规模宏大,但缺乏实际内容或意义,显得空洞、不切实际。这个成语在日常使用中多带有批评意味,用来指出某些行为或表达过于夸张,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一、词语解释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大而无当 |
拼音 | dà ér wú dāng |
释义 | 形容事物或言论虽宏大,但没有实际内容或意义,显得空洞、不切实际。 |
出处 |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后引申为“大而无当”。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批评性语境。 |
近义词 | 言过其实、华而不实、空谈理论 |
反义词 | 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言简意赅 |
例句 | 他的演讲虽然气势恢宏,但内容空洞,简直是大而无当。 |
二、深入理解
“大而无当”强调的是“形式大于内容”,常见于对某些政策、言论、文章等的评价中。比如:
- 政治领域:某政策提出时声势浩大,但执行起来却缺乏具体措施,就可能被批评为“大而无当”。
- 文学作品:一些小说或文章语言华丽,但情节空洞、人物单薄,也可能被说成“大而无当”。
- 学术研究:如果一篇论文只注重理论框架,却不提供实际数据或案例支持,也容易被认为“大而无当”。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表达中,应避免“大而无当”的问题,确保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尤其在正式场合或学术写作中,逻辑清晰、论据充分比追求表面气势更为重要。
四、结语
“大而无当”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现实现象的深刻批判。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宏大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实际效果和内容质量。只有真正做到“大而有当”,才能真正发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