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忉利天宫是什么意思】“忉利天宫”是一个佛教术语,源自梵文“Trāyastriṃśa”,意为“三十三天”。它是佛教中欲界六天之一,位于须弥山的山顶,是诸天神居住的地方。在佛教文化中,“忉利天宫”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象征着一种精神境界。
一、
“忉利天宫”是佛教中“三十三天”的别称,属于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层天。它由帝释天(即释提桓因)统领,是众多天神和护法神的居所。在佛教经典中,如《地藏经》中提到,佛陀曾在此为母亲说法,因此“忉利天宫”也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
在佛教修行中,“忉利天宫”常被用来比喻一种超越世俗欲望的精神状态,代表着清净、智慧与慈悲的境界。虽然它属于欲界,但其居民已远离贪欲,生活安乐,是修行者追求的目标之一。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忏利天宫 / 三十三天 |
梵文名称 | Trāyastriṃśa |
所属天界 | 欲界六天之一 |
居住者 | 帝释天、诸天神、护法神等 |
地理位置 | 须弥山山顶 |
宗教意义 | 佛陀为母说法之地,象征清净与智慧 |
在佛教中的作用 | 修行目标之一,代表超越欲望的精神境界 |
典型经典 | 《地藏经》、《阿含经》等 |
现代引申义 | 用于形容高远、神圣的境界或场所 |
三、结语
“忉利天宫”不仅是佛教宇宙观中的一个具体空间,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的象征。它提醒人们,在纷繁的世界中,应追求内心的清净与智慧,最终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佛教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