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权判决名词解释】在法律实践中,尤其是在民事诉讼中,“除权判决”是一个较为专业且重要的概念。它主要出现在票据法领域,尤其是涉及票据权利的丧失与恢复时。以下是对“除权判决”的详细解释。
一、
除权判决是指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在特定条件下,依法裁定宣告某项票据权利失效,并据此解除相关义务人法律责任的一种司法裁决。其核心目的是在票据遗失、被抢或被盗等情况下,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同时防止原票据持有人滥用权利。
该判决通常适用于汇票、本票、支票等有价证券,是票据法中一种特殊的司法程序。其适用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如票据已遗失、无法找回,且无其他合法持有者等。一旦法院作出除权判决,原票据即视为无效,持票人不能再凭此票据主张权利。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法院根据当事人申请,依法宣告票据权利失效并解除相关义务人的法律责任的司法裁决。 |
适用对象 | 汇票、本票、支票等有价证券。 |
适用条件 | 票据遗失、被抢、被盗;无合法持有者;申请人提供相关证据。 |
目的 | 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防止原持票人滥用权利。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
程序特点 | 属于公示催告程序的一部分,需经公告期后方可作出判决。 |
效力 | 宣告票据无效,原持票人不得再凭此票据主张权利。 |
注意事项 | 若票据在公告期内被合法持有人提出异议,则除权判决不成立。 |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除权判决是一项具有明确法律程序和适用条件的司法制度,旨在平衡各方权益,维护票据流通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确保程序公正、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