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目无亲出处于哪里】“举目无亲”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中,没有熟悉的人可以依靠,感到孤独和无助。这个成语虽然常被使用,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的具体出处。本文将从来源、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来源
“举目无亲”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文为:
> “举目无亲,孤苦伶仃。”
这句话描述的是一个人在异乡漂泊,周围没有亲人陪伴,处境艰难。后来,这一表达逐渐演变为成语“举目无亲”,广泛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语言中。
二、成语含义
- 字面意思:抬起头来看,周围没有亲人。
- 引申意义:形容人在陌生环境中孤立无援,缺乏支持与依靠,常常感到孤独、无助。
三、常见用法
1. 描写个人境遇:如“他初到异国,举目无亲,生活十分艰难。”
2. 表达情感状态:如“她举目无亲,心中充满迷茫。”
3. 文学创作中:常用于小说、剧本等,增强人物的孤独感和命运的悲凉。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举目无亲”的关系 |
孤苦伶仃 | 孤独而痛苦,无人照顾 | 含义相近,强调孤独无助 |
无依无靠 | 没有依靠,没有支持 | 与“举目无亲”有相似情感色彩 |
茫然若失 | 精神空虚,失去方向 | 更强调心理状态,不直接涉及亲人 |
五、总结
“举目无亲”源自《后汉书》,最初用于描述人在异乡无依无靠的处境。如今,它已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广泛用于表达孤独、无助的情感。通过了解其出处和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个词的内涵,也能在写作或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它。
表:举目无亲相关信息一览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原文 | “举目无亲,孤苦伶仃。” |
含义 | 形容人无亲人依靠,孤独无助 |
用法 | 描述处境、情感、文学表达 |
相关成语 | 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茫然若失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举目无亲”这一成语的背景与用法,避免误用,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