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而废成语故事】“半途而废”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做事没有坚持到底,中途放弃。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历史故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下面将对“半途而废”的出处、含义及相关案例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出处
“半途而废”最早见于《后汉书·马援传》:“夫学之道,不进则退,吾常恐其半途而废也。”意思是:学习的道理,不进步就会倒退,我常常担心他会半途而废。
后来,“半途而废”逐渐成为固定成语,用来形容做事没有完成,中途停止。
二、成语含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半途而废 |
| 拼音 | bàn tú ér fèi |
| 释义 | 做事没有坚持到底,中途放弃。 |
| 近义词 | 功亏一篑、前功尽弃、中途退缩 |
| 反义词 |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
三、成语故事
“半途而废”最早与东汉名将马援有关。马援是东汉初年著名的军事家,他一生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但他在晚年时,因未能坚持到底,最终在征讨五溪蛮的过程中病逝,未能完成全部使命。
虽然马援的结局令人惋惜,但他生前一直强调“学之道,不进则退”,提醒人们要持之以恒,不可轻易放弃。
四、现实应用
在现代生活中,“半途而废”常用于描述各种行为:
- 学习中遇到困难就放弃
- 工作任务未完成就中断
- 项目启动后无法坚持到底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个人成长,也可能导致机会的流失。
五、总结
“半途而废”是一个警示性的成语,提醒人们在面对挑战时要坚持到底,不能轻易放弃。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人生目标,都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不断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
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半途而废 |
| 出处 | 《后汉书·马援传》 |
| 含义 | 做事没有坚持到底,中途放弃 |
| 拼音 | bàn tú ér fèi |
| 近义词 | 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
| 反义词 | 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
| 教育意义 | 提醒人们做事要有毅力,不能轻易放弃 |
通过了解“半途而废”的故事和含义,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坚定地面对困难,避免因一时的挫折而放弃原本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