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的主人公是谁】“不耻下问”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后人根据此句引申出“不耻下问”的说法,意指一个人即使身份地位高于他人,也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学问少的人请教为耻。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虚心求教的态度。
在历史典故中,“不耻下问”的主人公是孔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倡“有教无类”,主张人人皆可学习,且强调学习应不拘一格,不以身份地位为限。孔子曾多次向不同的人请教问题,包括一些看似不如自己的人,这正是“不耻下问”的真实体现。
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不耻下问 |
出处 | 《论语·公冶长》 |
含义 | 不以向地位低或学问少的人请教为耻 |
主人公 | 孔子 |
典型表现 | 孔子向不同身份的人请教,展现谦虚好学的精神 |
小结:
“不耻下问”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学习态度。孔子作为这一精神的代表人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谦逊与好学。他的行为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华文化中尊师重道、虚心求教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