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的人物介绍】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是明朝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以忠诚、正直、勇敢著称,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成为明朝历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于谦一生为国为民,虽遭奸臣陷害,最终含冤而死,但其精神与事迹一直被后人传颂。
一、人物简介
于谦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自幼聪慧好学,性格刚正不阿。他在明宣宗时期步入仕途,历任监察御史、兵部右侍郎等职。1449年,蒙古瓦剌入侵,明英宗亲征失败,被俘。朝中群龙无首,于谦力排众议,拥立景帝即位,稳定了局势,并率军击退瓦剌,保卫了北京城,挽救了明朝的危局。此后,他继续主持朝政,致力于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为明朝的中兴奠定了基础。
然而,于谦因功高震主,遭到宦官王振余党及权臣石亨等人的忌恨,最终在1457年“夺门之变”后被诬陷谋反,含冤而死。直到多年后,才得以平反昭雪。
二、于谦主要生平大事表
时间 | 事件 | 备注 |
1398年 | 出生于浙江钱塘 | 祖籍江西吉安 |
1421年 | 中进士 | 授翰林院庶吉士 |
1440年 | 历任监察御史、兵部右侍郎 | 谦虚谨慎,清廉自律 |
1449年 | 土木堡之变后,力主拥立景帝 | 领导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 |
1450年 | 担任兵部尚书 | 主持边防与内政 |
1457年 | 被诬陷谋反,含冤而死 | “夺门之变”后遭迫害 |
1461年 | 平反昭雪 | 后世尊称为“民族英雄” |
三、于谦的历史评价
于谦以其忠诚、智慧和勇气,被誉为“再造明室”的功臣。他的《石灰吟》更是千古传诵:“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坚贞不屈的品格,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诚之心。
尽管于谦的一生充满波折,但他始终坚守信念,不为权势所动,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清官典范。他的精神影响深远,至今仍被后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