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 式微 rdquo 是什么意思?】2.
“式微”是一个汉语词语,常见于古文和诗词中,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它字面意思是“逐渐衰落、减弱”,常用来形容事物由盛转衰、力量或气势逐渐减弱的状态。
在古代文献中,“式微”多用于表达对国家、社会、个人命运的感慨,带有浓厚的哀婉情绪。例如,《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表达了对战乱中人民流离失所的同情与无奈。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式微”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该词的总结与分析:
✅ “式微”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拼音 | shì wēi |
字面意思 | 逐渐衰落、减弱 |
常见出处 | 《诗经》、古文、诗词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国家、社会、个人命运的衰退或衰弱状态 |
情感色彩 | 带有哀婉、感慨、无奈的情绪 |
现代使用 | 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文学作品或正式文章中 |
📌 “式微”常见语境举例
- 《诗经·邶风·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意为“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表达了对战争中百姓流离失所的同情。
- 古文中的使用
如“国势式微,民不聊生。”
——指国家衰落,人民生活困苦。
- 现代文学中的引用
在一些现代诗歌或历史题材的作品中,“式微”被用来渲染一种时代变迁、兴衰更替的氛围。
⚠️ 注意点
- “式微”是文言词汇,现代口语中不常用。
- 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避免误读。
- 在写作中使用“式微”可增加语言的典雅性,但不宜过度堆砌。
✅ 总结
“式微”是一个具有古典韵味的词语,主要表示事物逐渐衰落或减弱的状态,常用于表达对社会、国家或个人命运的感慨。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历史类文本中仍有一定使用价值。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和传统文化中的情感表达。